游戏常常寄托着玩家的期望,本可以像《荒野大镖客2》那样留下佳话,却因剧本失误而未能如愿,这实在让人感到难以接受。一款游戏越出色,人们对其失败就越感到遗憾。编剧在这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是起到了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?

乔尔第一部中的选择

在第一部中,乔尔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。一开始,乔尔女儿不幸离世的故事为后续情节打下了基础。游戏的主线部分则如同公路电影般,展现了乔尔与艾莉之间的互动。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被细腻地描绘出来,玩家逐渐能够体会乔尔为何做出那样的选择。正是由于丰富的情感描写,乔尔在故事结尾的抉择才得到了玩家的认同。这正是编剧的高明之处,使得玩家在情感上与角色产生共鸣,深刻感受到角色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。游戏中的每一个情节都紧密围绕人物的情感发展展开,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种设计确实巧妙。

这也体现了游戏编剧成功的关键所在,那就是要精准掌控角色的情感变化。如此,玩家方能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,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。若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任何疏漏,玩家便会感到情节的不连贯。

乔尔第二部中的虐杀

到了第二部,剧情发生了变化。玩家料到了乔尔的死亡,却未料到是以如此残忍的方式,而且凶手竟是之前他救下的那个人。这样的剧情让玩家感到震惊,瞬间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复仇欲望。就像游戏爱好者小李,当看到这一幕时,气愤得几乎要摔掉手柄。剧情的突然转变打破了玩家的情感预期,从此游戏开始走向了令玩家失望的方向。这一情节没有为后续发展做好合理的铺垫,生硬地改变了故事的发展轨迹。

编剧需明白,若情节设置过于偏离玩家预期,且缺乏恰当的过渡,玩家可能会感到不悦。优秀的剧情转折应逐步引导,在玩家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。

艾莉的复仇情绪

剧情推进中,玩家扮演着寻求复仇的艾莉。复仇的念头在玩家心中始终如一,但在游戏过程中,编剧对艾莉因仇恨而承受的痛苦描绘不够充分。例如,虽有零散的情节展现,却缺少深入的描绘。到了剧情尾声,玩家的复仇欲望并未得到舒缓,而艾比闯入剧院,伤害了汤姆,杀死了杰西,紧接着镜头突然转换。玩家的情感体验被强行打断,此时,正沉浸在复仇激情中的玩家被编剧强行带离,这种处理方式显得很不妥当。

编剧需注意,玩家情绪的演变是连续的,不能随意打断。必须重视玩家的情感感受,否则会引起玩家的反感。

艾比的视角转换

艾比篇的推出让玩家感到非常不适。他们还对艾比抱有强烈的反感,却不得不去体验艾比篇的内容。有资深游戏评论员指出,这样的设计忽视了玩家的情绪需求。尤其是艾比篇中的最终boss战,操作一个让玩家反感的角色,让人感到非常痛苦。这对众多玩家来说难以接受,感觉像是被迫去做不喜欢的事情,严重打击了他们的游戏热情。

游戏编写者不能忽略玩家起初的情感偏好,不能强行推送玩家不喜欢的剧情和操作感受,否则只会使玩家逐渐远离游戏。

艾莉最后的选择

艾莉目睹艾比遭受折磨,编剧想要她放下仇恨,但玩家们并不认同。与第一部不同,第一部中编剧详细阐述,说服了玩家,而这部作品却让艾莉强行放下仇恨,实际上等于编剧在替玩家做决定。许多玩家对此结局感到难以接受,甚至觉得像是被编剧愚弄。

编剧不可过分自信,误以为自己能操控玩家的情绪。须知玩家拥有独立思考,若忽视玩家内心所想,终将受到指责。

编剧的自以为是

编剧以为能轻易说服玩家,却弄错了。他的这种自大使得原本可能成功的游戏走向了失败。玩家带着对游戏的热情而来,却带着失望而归。许多赞助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却因编剧的失误而收获甚少。

生者と死者_生者著死者削_最后生还者2

若更换编剧,这款游戏能否扭转负面评价?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,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。